年初的目標是60本,勉強有達標。今年的目標就70本吧。
一月
《黃衣國王》羅伯特.錢伯斯的短篇作品集,洛夫克拉夫特受他的影響而寫出黃衣國王哈斯塔的故事,說起來在克蘇魯文化的族譜裡應該是個阿祖。不過這本書書收錄的故事只有前面幾個是恐怖故事,到了後面幾個就和超自然元素沒有關係了甚至還挺言情的。
《掠殺》:心得
《第55號被害人》我讀這種懸疑類的小說很重視兇手的動機,而這個動機我覺得挺薄弱的,但過程還不錯。
《來去高雄晃一晃》是一個很走馬看花的高雄旅遊心得,而且整個畫面都非常滿我不是很習慣。捷運吃東西那一段很好笑。
二月
《死亡藍調》我不喜歡這本書並不是因為書中強姦殺人的主角逍遙法外,而是他的妻子和兒子知道以後的反應超級不合理。行文之間還是很有卜洛克原本的風格,卜洛克自己也很喜歡這個作品。
《紫色裙子的女人》說是有很多讓人瘋狂討論的小細節我是覺得還好,但偷窺者和被偷窺者的描寫還有正常人與不正常人視角的轉換還滿有意思的。
《大競走》史蒂芬金很早期的反烏托邦作品,啟發了後來一些相關的作品,例如大逃殺。是一個讓人讀起來和劇中人一樣感到痛苦而恐怖的故事。
《末日小鎮》這本書的背景設在上個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時期,但裡面的一些人心理的描述套到現在也不突兀。
《影子戰爭》:心得
三月
《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心得
《性、謊言、吹哨者》和上一本書的心得併在一起了。
《恐怖矽谷》:心得
《開膛手傑克刀下 的五個女人》:心得
《丈夫的骨頭》反轉類型的9篇小故事,但說實在的沒有宣傳詞講得那樣驚人。
《戀人們的森林》:心得
《我很奇怪但很可愛》可愛療癒。
四月
《大偽裝者》:心得
《鏡子的背面》一個奪取身分最後卻入戲太深的故事,雖然中間拉到東南亞去有點扯太遠了但整體還不錯。
《黃檸檬》與其說要找出兇手,這本書的重點應該是受到命案影響的人。還不錯。
《恣意橫行》:心得
五月
《不存在的罪人》裡面一個主要角色的動機我不能認同,讀完感覺普普通通。
《麗茲波頓的謀殺審判》:心得
《反智》:心得
《追逐怪物的人》:心得
《再來一碗》高木直子的婚後生活,很溫馨的感覺。
《媽媽的每一天》高木直子幸福的育兒生活。高木直子的書我幾乎都有讀,看她從一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徬徨認真生活的單身女性到了現在結婚生子而且過得很幸福,替她感到很高興。
《低端中國》:心得
六月
《烈火荒原》我覺得一個故事裡牽扯太多同時發生又互相事件會失去真實感,刻意安排的感覺很重。
《女性貧困》原來日本的特種行業是會為單親媽媽的從業人員安排托兒的服務啊。
《造假新聞》:心得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和《追逐怪物的人》一樣,這也是一本關於韓國犯罪側寫師的書籍。不過和追逐怪物的人不同,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這本書更著重在作者擔任側寫師多年下來的心得感想,比較不像追逐怪物的人會有更多關於罪犯的分析。但對於側寫師的工作範圍有更詳細條列式的介紹。
《被遺忘的人群》:心得
《CIA洗腦計畫》:心得
七月
《安妮》我不知道當初為什麼要買這一本,有點兒戲。
《無盡的耳語》因為是桐野夏生的作品所以我一直期待會有什麼很黑暗的轉折,結果也沒有,但還不錯看。
《老千騙局》:心得
《白井小姐》乙一的恐怖故事,晚上看真的會讓人覺得毛毛的。
《我最喜歡上班了》才怪。讀起來滿輕鬆的,作者也不想講什麼大道理,很多時候就只是一個大叔的碎碎念,他就只是想表達雖然生活上的鳥事很多,但也沒必要真的太過努力,現在的狀態就已經很好了,再努力只是徒增痛苦而已。
《謊言之瓶》:心得
《您已登入N號房》去年韓國發生舉世震驚的N號房事件,詳情我就不細數了。這本書是最初揭露Telegram聊天室N號房喪心病狂的網路性侵犯罪的兩位學生記者追蹤團火花所寫的。但這並不是嚴謹的調查文學報導,寫的是他們揭發N號房的過程,夾雜她們對於韓國女性困境的感想和經驗,整體比較零散、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感覺,對於調查過程也沒有寫得很詳細,更多描寫的是作者們涉入其中之後的心情。但想要了解韓國這個被宋明理學和儒家思想荼毒甚深的國家中,女性遭遇的歧視與境況,這本書還是可以一讀的。
《搖滾經濟學》雖然看起來是很硬的經濟學書籍,但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作者用了許多統計數據來分析和解釋音樂界(不僅限於搖滾樂)的發展和未來趨勢,對音樂有興趣的人讀起來會感到有趣。想知道音樂人是怎麼賺錢的?他們怎麼辦演唱會的?藝人和唱片公司還有串流平台的拆帳和合作關係為何?這本書都有提到。
《消失的匿名小說家》劇情和轉折不難猜但不錯看。
《不可以》詭計和轉折沒有宣傳講得那樣厲害,但裡面埋的一些梗我的確沒有在第一時間看到。
八月
《吃佛》:心得
《食罪者》我還滿喜歡這本書的,氣氛黑暗而奇特,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倫敦(雖然書中沒有講明)社會的呈現,或是食罪人這個身分的描寫都挺不錯的。
《魚與黑道》算是有趣的報導文學,作者採訪並分析了日本多地漁業與黑道糾結共生的歷史和現況。但翻譯有點怪怪的。
《最後的太空人》很有太空恐怖片氛圍的小說,讀起來也的確很驚悚刺激,這本書把太空人們在陌生而危險的環境裡面對未知的威脅帶來的恐懼描述得不錯,而每個人的抉擇,也可以理解。我很期待看到這本書改編成電影,從異形以後就沒什麼能看的太空恐怖片了。如果有機會可以上太空,我是敬謝不敏的。
《好女孩的謀殺調查報告》我現在不太喜歡看主角是青少年的小說,但我滿喜歡這本書的主角的,整個過程也很有意思。
《有毒的男子氣概》:心得
《美國秩序》現在台灣書市關於美國政治討論的書籍,無論是翻譯或中文書寫,大多偏向左派觀點,但我認為,我們也不可以忽略右派論述。這本書算是一個開始,它收錄了多位保守派華人對於「川普主義」的探討與定義,還有試圖解析目前在美國激烈對撞的左右派思想,以及以基督教為美國立國精神的歷史。不過,可能是因為多位作者都還在中國,他們對於美中關係的討論幾乎沒有,但這本書的重點也非美中關係就是了。
九月
《聖女的救贖》讀完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
《千代子》宮部美幸的短篇小說集。讀起來輕鬆卻也沒什麼特別的。
《鐳女孩》:心得
《親愛的玫瑰金》主題是扭曲的母女關係,還不錯看。但要講到複雜扭曲的母女關係天之驕女的莊月理和彭文雪恐怕還要更勝一籌(?)
《靈魂穿越手稿》說是順著頁次讀跟跳著讀會呈現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設計的確滿精巧的,但我沒有很愛,純粹不合我的胃口。
十月
《同姓同名》看到書中那些人因為和一個窮兇惡極的殺人犯同名同姓而發生了很多不幸的事情,我就想怎麼不改名算了,後來書裡有提到日本改名字的規定比台灣困難多了。而且被影響最深的角色,也不是改了名字就能沒事的。
《第四級病毒》這是兩位前美國CDC研究員的在第一線和人類已知最危險的幾種病毒對抗的紀錄。他們在非洲研究、醫治、追蹤這些病毒,這是多年來的所見所聞,是珍貴的記錄。
《皇上吃什麼》主要是講清朝皇宮裡和吃有關的知識和趣事,滿好玩的。
《當女孩成為貨幣》:心得
《在成為凶手之前》這本是由英國的法醫精神科醫師所寫,將他曾經評估和治療過精神相關問題的罪犯,分類並剖析其犯罪心理與成因。雖然站在精神科醫師的立場他當然希望這些犯下滔天大罪的「病人」最終能病癒回歸社會,但我滿喜歡他沒有一個勁地為這些罪犯開脫,用精神病作為他們「無辜」的辯詞,承認這樣並不能彌補這些人帶來的傷害。
十一月
《18種微型死亡》我記得有在某一集CSI裡看過模擬犯罪現場的娃娃屋,沒想到這是真實歷史的複製。這本書是在寫美國法醫學之母法蘭西絲.格雷斯納.李的生平故事。寫得有點細瑣,但對於她的生平紀錄得很詳細,連帶也把美國法醫學的發展做了一個的介紹。
《紳士與小賊》一直聽說英耽很好看,這本書還可以,故事平淡一些,但19世紀倫敦的時代感描寫得不錯。
十二月
《天下大亂》:心得
《隱身黑暗的少女》覺得還好而已。
《致命陷阱》收錄了從希區考克雜誌節錄翻譯下來的老式驚悚故事,對現代人來說可能會有點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