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人不知道連續殺人兇手開膛手傑克的鼎鼎大名。他的神秘,殘酷,即使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他的興趣歷久不衰,至今還在試圖找出他的真實身分。他犯案的地點成了旅遊勝地,人們爭先恐後去聞一聞邪惡的氣息。我上亞馬遜搜了一下,光是書籍,就超過2000本。大部分的書都在描寫他罪行的結果,還有他的殘忍邪惡。他對警方和公眾挑釁,對被害人開膛剖肚,搗破頭顱。人們對受害者的印象,可能連名字也記不住,卻肯定記得,她們都是妓女。但她們真的全都是妓女嗎?她們也都曾是活生生的人,生活在19世紀紛亂骯髒毒霧瀰漫的倫敦,她們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經歷?好像沒有人認真探討過。《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這本書,就在為這五位不幸遇上魔鬼的女性,還原她們的面貌,並且澄清最深的一項誤解:
她們並非全都是性工作者。
作者真的做了很多功課,為讀者重建一個清晰的19世紀末倫敦底層階級的生活圖像。那不是我們常看電影裡住在幽美鄉間大宅的仕紳貴族無所事事庸人自擾賞心悅目的景象,而是狄更斯式的悲慘與掙扎,如陰溝老鼠一般毫無尊嚴地活著。你的出身通常就注定了你的命運,特別當你是個女人的時候。書中這五位被害者,有的僅僅是因為逃離了不幸的婚姻,有的是年輕一時行差踏錯,就一路滑落到社會最底層。無論是分居、未婚或寡居,當時的女人只要沒有了男人的協助,她靠自己力量活下去的方法真的非常少,而且無可避免一定會變得極度貧困。所以當時有很多貧窮的女性會淪為妓女,而東區貧民窟,也就是這五位受害者的居住地,街道上和每一棟破敗的旅舍裡也的確住了很多妓女。但是有紀錄可循,可證明這五位受害者的確是妓女的,也只有其中兩位而已。另外三位,只因為她們住在那裡,因為她們沒有丈夫或體面的衣服,因為她們有一頓沒一頓今天有床睡明天可能就得睡路邊,就被當時的人當成是性工作者。因為她們窮,不願被困在痛苦的婚姻裡,因為追求愛情,就成了墮落的女人。到了今日,維基百科對她們的描述,也依然是「已確定的受害者都是中下階層的妓女」,這本書便是在駁斥這樣的誤解。作者有一點我還滿喜歡的,就是她不去描寫這五位女性最後的死狀為何,那往往是一般對於開膛手傑克故事的描寫裡的重點。但作者要寫的不是這些。作者說要透過述說她們的人生經歷去反應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更要為她們找回被殘忍剝奪的尊嚴。她們不再只是殺人魔刀下支離破碎的屍體和小報所渲染的道德頹敗的風塵女子,而是有血有肉,有快樂有悲傷,和你我一樣的人。
這本書不僅描寫了受害者們的一生,更讓現在的讀者,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和日常狀況,這是台灣出版的書籍裡很少描寫到的。也讓我們知道,因為當時的觀念和法律對女性不公平的對待,所以當時下層階級的女性生活有多麼如履薄冰,甚至是努力晉身中產階級之後,也有可能因為經濟狀況改變,例如生病和不斷地生產,階級就有了立即而負面的變化,而社會救助的機制幾乎不存在,大概只有寧願睡街上不到山窮水盡也絕不會去的救濟院。維多利亞女王治下的底層眾人皆苦,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髒亂受汙染的生活空間、差勁的治安狀況、艱辛而危險的工作環境、營養食物的匱乏,只要你在那個階層,就沒有容易的生活。但對女性來說,找工作、找伴侶、找住宿,都被層層限制,生活更加困難。所以安妮的故事最讓我感慨。其他女子都有各自的不得已,但她原本可以不用陷入底層打滾的泥淖。她的丈夫有收入不錯的工作也很愛她,還有可愛的孩子和安穩的住房與生活,娘家人也都願意幫助她,但她卻因為情緒的原因染上酒癮,拒絕家人的協助。她選擇推開所有伸出的援手不站起來,最後在她原本可以一輩子不踏上的東區街道上被殺害。
另外也有兩本書我覺得可以一起讀的,一本是《女僕的祕密生活:黑衣、圍裙、白緞帶,揭開英國上流底層的隱藏真相》図説英国メイドの日常,另一本是《大英帝國一日上流史:走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貴族莊園,體驗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輝煌日常》Upstairs and Downstairs: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Real World of Downton Abbey,特別是女僕的秘密生活,講的正好是19世紀末英國女傭這個行業的生態,而家事女傭是許許多多低層女性在成長到13、14歲後就會努力學習爭取的工作,大英帝國一日上流史也有講述到相關的內容,正好可以和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互相對照一下。
這本書應該是我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最喜歡的一本,不過有一個很大的缺憾,就是書裡錯字太多。出版社都花了錢買下這本好書來出版,卻沒有認真校對也不知道為什麼。希望他們再版的時候能把錯字和一些明顯的錯誤改一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