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始認真寫讀書心得了,先把在噗浪上有發表過的轉貼過來。
台灣關於連續殺人的非小說書籍實在太少了,所以這本一出我馬上就買了。我現在有印象的大概就是《白城魔鬼》了,《花月殺手》雖然書名也有連續謀殺案,但這是在講上個世紀初官民聯手對印地安人的迫害,不是講連續殺人案的。然後一定要讀的就是約翰道格拉斯的《破案神探》系列,做為FBI犯罪剖繪緝兇小組的建立者,約翰道格拉斯的經驗和知識無與倫比。而掠殺這本的主角殺手,也對破案神探將當推崇,認為破案神探把他這種人描述得非常真確。
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一些美國連續殺人兇手,大概都是70、80年代連續殺人大爆發那個時期的人,什麼泰德邦迪、BTK、山姆之子、傑佛瑞丹默這些人,而本書的主角以瑟烈凱斯Israel Keyes,被逮到是2012年的事,他沒那麼知名,但他顯然更加恐怖。我看到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讓人「不寒而慄」,很多FBI的犯罪側寫專家,也對他非常有興趣,因為他和其他的連續殺人兇手不同。他沒有一定偏好的受害者,沒有固定的犯案模式,沒有辦法系統性地歸類。而且他心思縝密,從被捕到自殺短短幾個月,把調查人員耍得團團轉。而警方一直到他死,都不知道他到底殺了多少人,如果他沒有說出來,他們甚至找不到受害者的屍體。
所以作者才說,「美國當代歷史上未破獲的重大連續失蹤案和謀殺案,可能都是出自他」。美國地大人多,每州獨立自治,凱斯的殺人足跡橫跨數州,甚至A州殺人B州棄屍C州埋工具,除非哪個州先發現不對勁,否則資訊也不會主動互相流通,這就給這些連續殺人魔一個很好的犯罪溫床。要是像台灣,地那麼小人又多又擠,到處都是監視器,連續殺人恐怕無法逃很久。而美國的連續殺人案持續數十年還沒逮到的根本多得是。
然後沉默的羔羊系列裡FBI去找被逮捕的連續殺人魔來分析另一個連續殺人魔的劇情,並不是異想天開的虛擬情節。FBI就曾讓泰德邦迪對綠河殺手做出分析(泰德邦迪自告奮勇這麼做的),逮到綠河殺手之後,他們發現邦迪對綠河殺手的側寫,比FBI的側寫符合得多。只有怪物才能理解怪物,我覺得這些怪物也是很寂寞的,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凱斯就說他從小就知道自己在假裝正常人,強調自己過著雙重生活,而他們也無法和任何人談論驅使他們去做出可怕罪行的慾望和衝動。大概就是因為如此,有的連續殺人犯還滿樂意接受訪問的。像英國的丹尼斯尼爾森,美國的泰德邦迪、艾德肯培、亨利李盧卡斯,他們都挺樂於和記者或辦案人員交談的。
其實我覺得我們這麼快就處決鄭捷有點可惜。鄭捷不是連續殺人犯,大規模殺人和連續殺人是不一樣的,但是,我認為他是很值得好好研究的案例。了解是什麼原因塑造他這樣的人,導致他做了這樣事,我覺得很重要。並不是為了替他洗白,而是我們對他們了解越多,越能制止悲劇再發生。
書裡有寫不是每個精神變態的人都是連續殺人犯,但每個連續殺人犯都是精神變態。我想到我讀過一本書,沒記錯的話應該是《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The Sociopath Next Door(書不在手上無法查證),裡面有特別提到台灣,說台灣人裡有反社會人格的比例非常低,大概只有0.0幾趴而已,作者也覺得很奇怪,覺得可能是亞洲人普遍的信仰(佛道)比較溫和的影響。
掠殺這本有提到一個好玩的現象。凱斯在德州準備尋找受害者還有搶銀行的時候受到阻礙。因為德州警察很多,安全防護做得很嚴謹,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鎖門(我真的覺得那種到處都有窗戶的大房子很危險),德州人對外來者戒心很重,他本來在一家銀行外抽菸觀察,沒幾分鐘就有人過來問他是誰在這裡做什麼。然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有槍的人也太多了吧!」,最後他在德州沒殺成人也沒搶成銀行就離開了。果然是剽悍的大德州。
網飛有滿多連續殺人相關的紀錄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像與殺人魔對話:泰德·邦迪訪談錄、自白殺手、皮爾斯·摩根:面對連環殺手、夜行者、約克郡開膛手等等。戲劇的話就更多了,非常推薦改編約翰道格拉斯原著的《破案神探》,可惜破案神探應該沒有第三季了,要是可以拍到抓到BTK那有多好。
然後沉默的羔羊又要出衍生劇了,CBS拍了以克萊麗絲做主角的Clarice,預告看起來還算可以。當然和沉默的羔羊比起來肯定是狗尾續貂,但我還是會看的。我就不是很喜歡雙面人魔,就太重視視覺效果,還有漢尼拔跟威爾的關係,劇情反而很薄弱。
原來發表在→噗浪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