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老千騙局: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常 Liar's Poker: Rising through the Wreckage on Wall Street

我喜歡看披露華爾街內幕的書籍,而這本看起來頗吸引人(推薦感想都是很好笑,嗯?),所以就找來讀了。這是作者麥可路易斯的第一本著作,他許多的作品,台灣都有翻譯成中文版,包括《魔球》、《大賣空》、《橡皮擦計畫》、《第五風暴》、《快閃大對決》等(珊卓布拉克的電影攻其不備也是改編自他的書但沒有中文翻譯)。老千騙局記錄了他剛從學校畢業,進入當時首屈一指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工作的見聞和經驗。我對投資方面的知識很淺薄,但麥可路易斯的筆調輕鬆有趣,描述關於債券買賣的知識也不艱澀,所以讀起來並不覺得困難。

不過這本書不是在教你如何買賣債券或是投資心法,比較像是看所羅門兄弟盛極而衰的走下坡過程,雖然作者在所羅門兄弟待的時間算是很短暫,但也足夠讓他看見一堆會拖垮公司的問題了。他筆下的所羅門兄弟是一間充滿了爾虞我詐,奉行叢林法則的地方。這在大家印象中的投資銀行來說好像也不稀奇。他們隨時都為了錢在算計別人,他們大刀一砍的對象包括對手、客戶,甚至是自己的同事。這是一個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所羅門的人不會從背後捅你一刀,而是當面拿斧頭砍你」的地方。在熱錢沸騰的80年代華爾街,貪婪和野蠻是一種美德,甚至是在這一行披荊斬棘必備的特質。但所羅門兄弟似乎又比其他的投資銀行更加沒有規矩一點。他們毫不管束自家營業員的行為,只要可以賺到錢,什麼手段都可以。這些年紀輕輕年薪就超過自己父親多年工作積累的銀行從業人員驕傲而粗魯,為他們可以擠進所羅門的窄門洋洋得意。而當時所羅門兄弟的員工是其他投資銀行最愛挖角的目標,因為所羅門兄弟提供一套完整的員工訓練(雖然他們上課的時候很像放牛班),而且在債券買賣上獨占鰲頭。他們的營業額屢創新高,員工人數也不斷上升。為了要成為跨國企業,他們也積極在國外大城市設點攻城掠地。

不過,所羅門兄弟也是在這時候出現疲態。雖然營業額上升,但趕不上擴充的速度,招募進過多員工,讓整個組織變得龐大而蹣跚。他們會浪費大筆金錢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例如公司員工太多了,他們沒想到要租新的辦公室,而是直接花個幾億美金用蓋的,最後也沒蓋起來,錢也沒了。他們對於員工的薪資有一套從很久以前就適用到現在的規則,導致營業員的薪水不及其他投資銀行,也因此很多員工在待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帶著在所羅門學到的交易經驗跳槽去其他肯花大錢的銀行(待半年就算久了)。

一位跳槽到競爭對手銀行的所羅門員工在第一次領紅利的時候發現比自己預期多了幾百萬美金,這比過去他在所羅門兄弟一整年的收入還要高出很多,讓他整個呆坐在椅子上。然後新老闆「米爾肯看著他,問道:「你開心嗎?」那位員工點點頭,米爾肯傾身向前問他:「怎樣才能讓你更開心?」(幹這是真正的霸道總裁)別家銀行是這樣灑錢的,而第一年進所羅門兄弟的員工無論表現再怎麼好紅利都不會超過19萬。這是他們行之有年的規矩,從他們自1910年創立開始就這樣運作,但他們並不想隨著時代不同去變動以留下員工,而他們對員工特立獨行風格的放縱也逐漸演變成個人主義至上風氣,讓員工失去對公司的認同與向心力,人人進所羅門兄弟都只是想過個水提高身價,並不想和公司一起奮鬥,因此人才不斷流失。

另外,他們的內部鬥爭也非常激烈,到了不惜扯公司後腿也要砍死對方的地步。例如後來成為大熱門的垃圾債券市場,所羅門兄弟之所以沒有涉足,錯失賺大錢的機會,原因並不是他們對外宣稱的「美國企業舉債過度,垃圾債券狂潮會帶來毀滅」,而是管理階層的派系鬥爭。創造出抵押債券的藍尼爾里Lewis Ranieri為了不讓對手部門在當時剛出現的垃圾債券市場有所發展,他竟然在該部門為客戶做的每一場簡報會後,去找這些客戶,利用他們對他的信任,要客戶千萬別買垃圾債券。因此所羅門兄弟一直沒有去了解和發展這個領域,也錯失了80年代中期垃圾債券賺大錢的時機。

我讀完之後的感想其實就和書上印的外國書評一樣:「書中所講述的故事,應該會讓客戶寧可把錢藏在床墊下。」我認為這是所羅門兄弟開始衰敗的重要原因,「如果要說我從所羅門學過什麼啟示,那就是皆大歡喜的交易相當罕見,一般的交易都是零和遊戲,客戶賠一塊錢就等於公司賺一塊錢,反之亦然。」所以後來在所羅門遭到「門口的野蠻人」併購公司的攻擊時,客戶都是抱著幸災樂禍看好戲的心態打電話去尻洗一番。不是每個客戶都人傻錢多,而所羅門兄弟常利用資訊不對等來削客戶的錢,讓客戶當冤大頭,誰都不會想再和這樣的銀行合作,客戶的流失是必然的。

在作者離開所羅門兄弟之後,他在為新版寫的序裡說,儘管看到一堆亂象,還是看好所羅門的未來,依舊持有所羅門兄弟的股票。不過幾年後,雖然有巴菲特在80年代末的整頓,所羅門兄弟還是在2000年代初期因為一連串違法醜聞而遭到併購,曾經盛極一時的金融帝國就這樣倒下了。

另外也要推薦一些我讀過的關於華爾街內幕的書。我個人很喜歡的《我為什麼告別高盛: 以及華爾街教我的那些事》Why I Left Goldman Sachs: A Wall Street Story,作者在高盛工作12年後選擇離開,並在紐約時報上投書,談了很多他在高盛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對於這行的反省與期許;《門口的野蠻人: 當肥貓執行長遇上企業禿鷹》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則是在講史上交易額最高的融資併購案;《大賣空》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則是在講2007年的次級房貸危機;《血戰華爾街》F.I.A.S.C.O.: Blood in the Water on Wall Street在講的是另一個投資銀行巨頭摩根史丹利的內幕;《客戶的遊艇在哪裡?好吧。也可以稱之為「揭開華爾街真面目」》Where Are the Customers’Yachts? or A Good Hard Look at Wall Street,這是1940年出版的書,但他裡面描述的一些狀況,好像也沒有那麼遙遠;《1929年大崩盤》The Great Crash 1929,歷史總是不斷在重複,而人們一點教訓都學不到;《偉大的貪婪:金融強權華爾街崛起的大歷史》The Great Game: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1653-2016講的就是華爾街的歷史。《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我並不喜歡(因為作者的人品和文字令我生厭),但還是有值得一讀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