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沒有讀過荷馬的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一定也知道特洛伊戰爭和木馬屠城的故事。絕世美女海倫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引起希臘眾邦的震怒,繼而遠征特洛伊,開始長達十年的圍城戰。故事述說了諸神與眾王,英雄與戰士,他們的愛恨與情仇,殺戮與死亡。荷馬描寫了戰場上的血腥,但是他對另一個在戰爭裡受苦的人群卻沒有太多的描寫,那就是一般的老百姓。或許打了十年的仗,即使是百姓也都上了戰場,但是不能上戰場的,像是女人,就沒有更多的著墨。而這本書就是在寫這場被永久留傳的戰爭下的女人,而且是戰敗方的女人會遭遇到的事。
故事的主角是布莉塞伊絲。在伊里亞德的故事裡,她是阿基里斯的女奴,因為被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搶去,阿基里斯憤而拒絕出戰,以致希臘聯軍被打得東倒西歪。很多後世改寫的故事裡,包括2004年的好萊塢大製作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Troy,讓她和阿基里斯產生了感情,談了戀愛,阿基里斯為了愛才衝冠一怒為紅顏。我們看電影的時候,因為阿基里斯的扮演者布萊德彼特俊美的容貌和健壯的身材,也沒有強迫布莉塞伊絲做不願意的事,所以對於布莉塞伊絲愛上他,沒有覺得有何奇怪的地方。而《沉默的希臘少女》這本書,就從一個非常現實的切入點開始。
我們談到阿基里斯,就會想到他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永恆不朽的榮耀和留名青史的威名。他是偉大的戰士,連亞歷山大大帝都希望自己成為他。但他的榮耀和威名從何而來?是殺戮,瘋狂而大規模的殺戮,讓無論敵友聽到他的名字都會顫抖。阿基里斯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對這些被他毀去家園的人而言,他是死亡,是屠夫。而這位引發他和阿伽門農衝突的「女奴」,是特洛伊盟國呂耳涅索斯的王后,特洛伊王子們的表妹。她的身分如此尊貴,國破家亡之後卻就只是一個女奴。作者沒有讓布莉塞伊絲愛上阿基里斯,也沒有讓阿基里斯風度翩翩或溫柔體貼,而是更貼近事實地呈現了他們可能的相處方式:阿基里斯把她當成為他提供勞動和性服務的戰利品。而布莉塞伊絲更沒有愛上他,連阿基里斯死時都沒有為他哀悼。她的丈夫和兄弟死在阿基里斯的劍下,她從此成為一個奴隸,再也無家可歸。讓她對阿基里斯一直抱持恐懼怨恨的態度比讓他們相戀要合理得多。
書中很好地描寫了布莉塞伊絲和其他呂耳涅索斯女人(如果她們沒有在亡國的那一刻自殺)淪為奴隸之後的遭遇,還有她們的心境。是屈辱,害怕,怨恨,到後來的認命,接受,甚至為自己尋求更好的未來。成為阿基里斯或是任何一個國王將軍的女奴都不會是浪漫的事,而布莉塞伊絲因為長相和身分,在女孩們之間獲得的待遇已經算是好的,更糟的,作者沒有做詳細的描寫。但儘管如此,布莉塞伊絲發生的事也夠讓人害怕的了。她為仇人倒酒,工作,任他們對她做他們想做的事,像個物品被她的仇人們搶來搶去,還要成為男人衝突時的替罪羔羊。她時刻都在害怕,害怕那個壓在她身上尋求慰藉或一時痛快的男人隨時可能殺死她,害怕落到更糟糕的人手裡。在特洛伊的老國王普萊厄姆為了贖回自己兒子赫克特的屍體來到阿基里斯的面前時,
「我還能聽到他懇求阿基里斯,懇求他牢記自己的父親──然後是一片寂靜,他低頭親吻阿基里斯的雙手。
我做了前人從未做過的事,我親吻殺死我兒子的人的雙手。
我站在倉庫,四周盡是阿基里斯從燃燒的城市掠奪來的財富,這句話在我身邊迴響。我心想:而我做了再我之前無數女人被迫做的事,我向殺死我丈夫和兄弟的人張開雙腿。」
所有戰敗方的女人都和布莉塞伊絲一樣,整日勞動,被侵犯,被毆打,還要被迫懷上仇人的孩子。而如果可以嫁給這些殺害自己同胞家人的兇手,對她們來說竟然是最好的結局。這本書沒有美化阿基里斯或希臘人,也沒有給布莉塞伊絲主角光環免去可能的侵犯,很坦白地寫出了殘酷的事實。在那個時代,人活著都很辛苦了,女性更是只能任人宰割,男人自己搞出來的戰爭和衝突,會怪到她們身上。就連阿基里斯自己身為女神的母親,也無法避免被擺佈的命運,被迫進入非她所選的婚姻,和凡人結婚,生下討厭的人的兒子。
「他的父親常常伸出手撫摸她的手臂──她總是讓他這麼做,一次也沒有抽開身體。只是緊緊依偎在她身邊的阿基里斯,感覺到她的畏縮是一種受到壓抑的暴力。他的母親,她是一個憤怒的女人,對諸神的懲罰憤怒,神把她送到一個凡人的婚床。她是多麼恨,恨人類交配和生育的黏菌,甚至也恨以母乳餵養她的孩子......──這是想像,還是記憶?──她脖子上的每一條肌肉都緊繃,竭力不要擺脫這個緊黏著她乳頭的小海葵嘴,那嘴吸走乳汁,吸走血液、希望、生氣,把她更牢固地綁在陸地上。」
我另外也喜歡這本書描寫的阿基里斯。比起偉大的英雄形象,半人半神的神話人物,他更像一個真正的人。他靠著暴力散發的光輝,同樣打造鋒利的個性,像一頭嗜血的猛獸。如果我是布莉塞伊絲被迫要待在他的身邊,就算他長著布萊德彼特的臉,我也會嚇個半死。但作者也沒有把他描寫成一個完全的野蠻人,他也有很不英雄的時候。對從小離開的母親的思念從未減少,只能在每晚站在海裡張開雙臂等待她的到來;對摯友戀人帕特羅克洛斯的真情,即使在帕特羅克洛斯死後日復一日蹂躪赫克特的屍體,都無法減少他的痛苦和憤怒。阿基里斯的狂妄和脆弱,作者都有很好的刻劃。
然後無論是《阿基里斯之歌》The Song of Achilles或是沉默的希臘少女,都把帕特羅克洛斯描寫成一個溫柔的人。嚴格說起來,他的遭遇和布莉塞伊絲很像,「因為我知道失去一切,被當作玩具交給阿基里斯是什麼滋味。」但他不是因為亡國,而是幼時犯的錯被流放到阿基里斯父親的國家,因而成為阿基里斯的朋友。毫無疑問他對阿基里斯最特別也最重要,阿基里斯唯一真正愛的,除了父母,就只有帕特羅克洛斯。阿基里斯會向他展露絕不會在別人面前出現的傷痛和心事,他的死更是讓阿基里斯陷入歇斯底里的狂暴與哀傷。但他和阿基里斯始終也不是平等的,他永遠也還是要仰望阿基里斯。當他有機會可以穿上阿基里斯的盔甲,當一次阿基里斯,而不再只是阿基里斯的跟班時,他拋下所有阿基里斯的叮嚀和命令,追尋自己的榮耀,最後死在赫克特的劍下。他和布莉塞伊絲很像又不像,因為他是男人,有機會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獲得阿基里斯近乎平等的愛,不會僅僅成為一個玩具和奴隸。但也因為如此,他是少數可以對女孩們產生同理心和同情心的人,雖然他永遠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女孩們的恐懼和受到的傷害,但在那個環境之下已是難能可貴。
總之我很喜歡這本小說,除了因為這是阿基里斯和帕特羅克洛斯的故事(強烈建議兩人的CP粉一定要去讀《阿基里斯之歌》),也是因為這本小說切入的視角在所有改編自伊里亞德的小說裡算是新鮮。據說作者已經寫了續集,她想要寫更多過去一直沒有聲音的女性們,在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的遭遇,我很期待可以讀到。
哇偶然找到這裡,好開心看到有人也有看到這本書!很喜歡你的心得~我自己覺得最後阿基里斯跟布其實是有種微妙的感情,但不是電影裡的那種愛情。阿基里斯先是在布身上找到母親的影子,後來變得與她分享對帕的愛與懷念。布一開始雖然恨阿基里斯,但後來她自己也說了不知道為什麼逃走了又回來,我覺得她更多是嘴上不願意承認(畢竟相比阿伽門農她應該還是比較喜歡阿基里斯)。作者續集原文已經出了(叫The Women of Troy),我覺得沒有第一集好看,大概是主線其實沒有太多劇情(不爆雷)可能少了兩位男主還是有點失色吧QQ
回覆刪除我覺得布應該是沒有愛上阿基里斯,只是在他身邊相較之下日子比較好過?畢竟他是殺她家人的仇人。阿基里斯對她應該也沒有很多感情,就如你所說的,在她身上看到母親的影子,又有帕的關係吧。
刪除我一開始會看這本書就是因為有阿基里斯和帕,少了他們我大概就會失去很多閱讀的動力,但如果出了中文版我還是會看的。
謝謝你的留言,很高興有人跟我討論喔。
哇謝謝你的回覆~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對於阿帕對感情描寫,其實我覺得比阿基里斯之歌好(可能超級非主流觀點XD,請見諒~)但是我覺得那本書把兩人的感情描寫得好像只是一種無以名狀的吸引力,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要把帕寫得這麼弱….加上女角的描寫我覺得都不是很滿意,像是布在那本書被寫得比這本可憐更多。相比之下這本書更能看出阿帕兩人的羈絆與信任從何而來,也讓讀者知道他們兩人並不完美。像是帕雖然驍勇善戰但仍然有他的溫柔。阿基里斯失去帕後有多痛苦也寫得很深刻,阿基里斯之歌反而這邊描寫得好少,可能受限於敘事者吧。
刪除我是覺得在這本書的描寫,布跟阿基里斯兩人最後算是有超脫過去那種主僕關係,接近家人但也不是愛情,有一點點像布之前跟帕的關係,只是又更複雜了一點。不過隨著阿基里斯戰死他們的關係也沒辦法更進一步,不然書中是有寫阿基里斯聽到布懷孕時有一瞬間又再度恐懼死亡。
續集我覺得少了阿帕真的少了很多,尤其我印象中阿基里斯有一直被提到但帕好像完全神隱。我原本很期待可以看布怎麼面對她跟阿基里斯的小孩,但這邊描寫也不多(抱歉可能爆了點小雷…)。作者正在寫第三集了,但光看標題不確定會不會繼續以布為主角還是換成其他特洛伊女性角色。
我也覺得阿基里斯之歌裡的帕太弱化了,一直依附著阿基里斯,有一點傳統BL裡小受的感覺。這本的阿基里斯和帕的關係就很像《波斯少年》裡的亞歷山大和賀菲斯欽,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附庸,而是亞歷山大重要的左膀右臂,可以和他在戰場上比肩而行,替他打天下治天下,不只有愛情而有更多的羈絆。
刪除其實這本書裡布和阿基里斯的關係在過去的文學作品裡就比較少朝這個方向來描寫,既是有深仇大恨的敵人也沒有愛情但又有情感的相連,所以我其實滿喜歡這本書的,雖然也有看到有人說這個故事的考據並不嚴謹,但我想歷史考據應該也不是這本書的重點。後續會一直提到阿基里斯是一定,但如果是布的視角卻沒有提到帕那也很奇怪。
謝謝你跟我討論喔,歡迎再來~
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叫《沉默的少女》而不是《沉默的希臘少女》。
回覆刪除是啊,書裡的人都清楚說了自己不是希臘人,不知為何出版社還要在書名加個希臘少女(攤手)
刪除